大鍾寺
Big Bell Temple
位于海澱區北二環路北側,原名覺生寺,建于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因寺內珍藏一口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大鍾而得名。
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開是在此地(舊時稱曾家莊)修建寺院,總占地3萬平方米。乾隆八年,永樂大鍾從萬壽寺移至覺生寺。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成爲皇家祈雨的場所,此活動一直沿續到清朝末年。1957年10月28日,大鍾寺被公布爲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。文革期間因無人管理,寺院變成廠房,廟內建築淒涼破敗。1985年10月國家撥專款重修大鍾寺,創立了大鍾寺古鍾博物館,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以收藏、展覽、研究、開發利用古鍾和古鍾資料、傳播古鍾文化知識爲宗旨的專題性博物館。
大鍾寺曾是清朝皇帝祈雨的地方,寺院坐北朝南,由南往北依次爲山門、鍾鼓樓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後殿、藏經樓、大鍾樓和東西翼樓,另外還有六座配庑分布在兩側。大鍾樓是寺內獨具特色的核心建築,它矗立在一座巨大的青石砌成的台基上,整個鍾樓上圓下方,象征“天圓地方”, 大鍾高6.94米,口沿直徑3.3米,總重46.5噸,堪稱鍾王。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“散音”池,在它的作用下,輕擊大鍾時,方圓百余裏均可聽到純厚、古雅的鍾聲,余音可持續3分鍾之久。鍾身內外鑄滿陽文楷書佛教經咒227000余字,相傳爲明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,是明初館閣體書法藝術的代表作,內容爲永樂帝禦制的《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》爲主的8種經。
客人提问: |
以下仅供客人提问. ( 如您想预订或咨询旅游行程,请填写我们的 在线预订.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