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和宫
Lama Temple
出国子监东口,就会看见一座典雅古朴的寺庙建筑,这就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、全国除西藏地区以外,保存最完整、规模最大的一处喇嘛教寺庙雍和宫。雍和宫占地面积66,400平方米,有殿宇千余间。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,曾是雍正继位前的府邸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,胤礻真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后,改称雍亲王府,将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,一半作为皇帝行宫,后行宫遭火焚毁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把上院改为"行宫",赐名"雍和"。雍正皇帝不仅把雍和宫作为佛事活动场所,还把御前侦探险的特务机关“粘杆处”的署衙设在宫内,为他刺探情报,捕杀异己,进行秘密活动。Lama Temple
雍正十三年(1735年)雍正皇帝暴死在北京西郊圆明园中,后曾把灵柩停放在雍和宫,为此,永佑殿(神御殿),法轮殿等主要建筑由绿琉改成黄色琉瓦,并在神御殿供奉雍正皇帝的影像。此后,这里成为供奉清帝祖先的祠堂。
乾隆九年(1744年),乾隆皇帝为笼络蒙藏上层人士,大兴土木,增建许多寺庙殿堂,将雍和宫改建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。必建后的雍和宫规模宏伟,巍峨壮观。清人曼殊震均在《天咫偶闻》中描写道:“殿宇崇宏,相设奇丽。六时清梵,天雨曼陀之花;七丈金容光焕发,人礼旃檀之像。飞阁复道,无非净筵;画壁璇题,都传妙手,固黄图之甲观,绀苑之香林也。”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。
1950年到1953年,由政府拔款对寺院进行了全面修缮,雕梁画栋,金装绣裹,再现往日的庄严和华美。1952年,在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大会的新西兰等国代表,专程到雍和宫烧香拜佛,祈祷和平。1953年,印度、缅甸等七国僧侣代表团在这里举行了隆重法会。1954年,达赖和班禅都到雍和宫讲经说法。许多国家的领导人,如印度的尼赫鲁、缅甸的吴努、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等,都曾来此朝拜。国内外游人香客前来参观、朝拜,更是络绎不绝。
雍和宫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尽管佛事活动被迫停止了,但在周恩来的指示下,建筑、碑文、影壁、牌坊、经卷、法器等全部得到妥善保护,这座文化艺术宝库得以幸存下来。1977年至1979年,国家又拨款300万元进行全面修缮,其中佛像贴金就用去黄金700两,使雍和宫更加庄严瑰丽,金碧辉煌。
1981年2月,雍和宫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,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。雍和宫恢复了由喇嘛担任格斯贵、文赞、得不奇等宗教职务,成立了教务委员会,负责管理寺内事务。
雍和宫南北长近400米,占地约6.6万平方米,具有将汉、满、蒙、藏等多种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。整个寺庙可分为东、中、西三路,中路位于南北中轴线上,由南往北,依次为牌楼院、昭泰门、天王殿、雍和宫殿、永佑殿、法轮殿、万福阁等建筑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法轮殿内的五百罗汉山,五百罗汉由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五种金属制成,布满了山间的每一个地方,整个雕塑犹如仙境一般,是雍和宫的"三绝"之一。万佛阁供奉的木雕巨佛"迈达拉佛"高18米,加上埋在地下的8米,共有26米高。也是雍和宫"三绝"之一。两侧有钟鼓楼、碑亭、密宗殿、讲经殿、药王殿、东配殿、西配殿、班禅楼、戒台楼、照佛楼、雅木达嘎楼、永康阁、延绥阁、东顺山楼、西顺山楼和亭台。高低错落,参差有致。南侧松柏浓郁,甬道深远;北部殿阁错落,密集幽深。整个宫殿初建时琉璃瓦全为绿色。1735年,雍正死后因停灵雍和宫,故将主要殿堂的琉璃瓦由绿色改为黄色,升格为宫殿的同一等级。雍和宫还保存有其它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资料、图片。雍和宫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,达赖、班禅都曾来这里讲经传教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景观介绍
1五彩牌坊和昭泰门
雍和宫最南端第一进院落内有四项建筑:一座照壁和三座牌坊,均为乾隆九年(1744)建。与大照壁相对者,是一座三间四柱九楼的五彩牌坊,南面书有"寰海尊",北面书有"群生仁寿"。东西两侧的牌坊均为三间四柱七楼式。东坊书"慈隆宝叶""四衢净辟";西坊书"十地圆通"、"福衍金沙"。中坊两侧之大石狮为当年王府遗物。这座院落里的牌坊、照壁、红墙、石狮相互交辉,具有强烈的王府改为寺庙的特色。进牌坊向北,南北贯通的笔直大道叫"辇道",为帝后龙车凤辇所专用。辇道北端即昭泰门。昭泰门有三个门洞,中为御路,两侧垛墙上饰有二龙戏珠和寿字等图案,意为"福寿双降"。
2钟鼓楼和碑亭
昭泰门内,西边鼓楼,东边钟楼。再前面为左右对称的两座八角碑亭。亭内各有鼍龙海兽驮石碑一通。碑上文字为乾隆所述王府改庙宇之缘故。东亭之碑是汉文和满文,西亭之碑是蒙文和藏文。大殿前有左右对称的铜兽。院落两侧为东西阿斯门(阿斯门即辕门之意)。该院落原是雍王府时期朝房所在地,乾隆九年改建。院内花木扶疏,另有情趣。
3天王殿
天王殿原是雍王府的正门--雍和门。乾隆九年改为寺庙时,在原来五间的基础上,又加盖五间,仍用雍和门之名,成为明五暗十的勾连搭式结构。从门扉上那闪闪发光的兽环和密密麻麻的门钉上,仍能使人联想到王府门前的森严景象。改为寺庙后,殿角上高悬的梵铃及门楣上饰金的咒语,使它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。因殿内两旁有四大天王塑像,故又称天王殿。四大天王威镇四方。在东侧,北边是手拿龙蛇和多宝者,名占密桑,即西方广目天王;南边为手拿雨伞和银鼠者,名那木占斯列,即北方多闻天王;在西侧,南边是手拿宝剑者,名帕尔济布,即南方增长天王;北边为手持琵琶者,名伊呼霍尔苏荣,即东方持国天王。殿正中,笑容可掬盘腿而坐者是弥勒佛。传说他是佛经中未来世佛弥勒菩萨的化身。"弥勒"是梵文译音,汉译为慈氏,古印度慈育国人,佛在世时,常待立左右听经,原生于婆罗门家庭,后为佛之弟子,先佛入灭,上升于兜率天,经4000岁当下人间,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。 至于我国庙宇中这一心宽体胖的大肚和尚塑像,是起始于宋、辽之后的事了。此人是五代后梁时人,名契此,居浙江明州奉化县,号长汀子,因其常以杖荷一布袋募化之故,人称布袋和尚,卒于后宋贞明三年(917)。后来他被朱元璋推崇,名声更大。《景德传灯录》、《佛祖统纪》等书中,都有关于此人的记载。弥勒佛后,面北而立者是韦驮像。该像手持金刚杵,金盔金甲、威武庄严。因他护佛骨有功,各庙多有其塑像,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护法天神。
4铜鼎碑亭和须弥山
天王殿后仪路上,迎面而立的是一座铜鼎。该鼎为乾隆十二年(1747)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所制。高43米,下面衬以汉白玉石座。铜鼎光泽照人,呈鳝鱼青色,上部有火焰门六个,门上铸有二龙戏珠,底座上雕刻着三狮戏球,青白相映,图纹精美,艺术价值极高。据说这只铜鼎与团城的玉瓮、北海的九龙壁,称"北京三绝"。 铜鼎北面是重檐御碑亭。门开四面,画栋雕梁,极有气势,建于乾隆五十七年(1792)。亭内石碑文字为乾隆笔,用满、汉、蒙、藏四种文字镌刻。说的是喇嘛教教义和喇嘛制度的由来。该文名《喇嘛说》,全文678字。 碑亭之北,即大殿的正前方,有一造型奇特的须弥山。"须弥"一词原是梵文音译,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,在佛经中也称为"曼陀罗"。此处之须弥山,是一件极富宗教色彩的佛教圣物。在一个雕满神像的石座上,有一汉白玉莲瓣形水池,池中有一座由古铜铸成的须弥山。它代表了佛教徒们想象中的小千世界,分上、中、下三部分即风轮、水轮、金轮。金轮为地面,地上有九山八海,山顶上有一城关式建筑,内有三重檐殿宇一座,象征极乐世界。整个作品镂刻精致,想象奇特,造型奇巧,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。原先由明万历朝的司礼掌印太监冯保所供奉,后移此。
5雍和宫大殿
该殿是雍和宫主殿,单檐金瓦,开间七楹。檐下有雍和宫三字的四体匾额。雍王府时期是胤祯的银安殿。改为庙宇后,供奉三尊28米高的三世铜佛。当中为释伽牟尼,现在佛;右边是燃灯佛伽叶,过去佛;左边是弥勒佛迈达拉,未来佛。大殿东西两侧靠墙是15米高的十八罗汉。大殿内东北角有地藏王菩萨,西北角有弥勒佛。西墙上的挂像是千手千眼观士音菩萨,东墙上的挂像是庇护众生的"大白伞盖"。
6四学殿
密宗和显宗是佛教中的两大派别。两派之学殿一东一西拱卫着雍和宫大殿。此外还有药师殿和数学殿,共称四学殿。这四个殿堂的堪布(头人),都是由西藏派来的学识渊博的高僧担任。
密宗殿:在雍和宫大殿东南,殿内中间供宗喀巴、北边供嗄拉丹迈达拉,南边供西扎布增格。该殿是喇嘛们学习密宗时的场所。
讲经殿:在雍和宫大殿西南,与密宗殿东西相望。这里是宣讲显宗教义时,喇嘛们听经的地方。
药师殿:在密宗殿北,是喇嘛们学习藏医的地方。殿内供着祖师、药师、长寿三佛,陈列着许多草药标本。
数学殿:在讲经殿北。殿内中供祖师宗喀巴,南为补佛尊者扎拉萨济,北为凯珠尊者。殿内陈列着天文仪、地球仪等物,是喇嘛们学习天文、地理和佛历的地方。清室每年的历书在此编写。
7永佑殿
永佑殿在雍和宫大殿之北,原名正寝殿,是胤祯为皇子时起居之所,建于康熙三十三年。雍正灵柩停放在此。后来因该殿陈放雍正的"雍容",而改名为"神御殿"。乾隆九年将原五间大殿又加五间,成为明五暗十的勾连式殿堂,并改名为永佑殿。殿内供235米高的大佛三尊。大殿的东西墙上是引人注目的"白度母"和"绿度母"。白救度佛母是画像,绿救度佛母是由4000多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绸子拼成的补像。
8法轮殿
法轮殿在永佑殿后,为喇嘛们做佛事和诵经的地方。该殿建筑形式极有特色。正面和背面各突出五间,正中横向扩展各两间,形成"十"字形。金瓦宝顶本是单檐,但由于结合了西藏庙宇的形式,两条脊的接檐处,挑出了五个流角起脊的小重檐,上面各有一座小宝塔,从而使殿宇结构奇特美观,融合了藏汉二种式样的建筑风格。该殿在雍王府时只有五间,是胤祯王妃居住的地方。乾隆九年,参照皇宫中雨花阁的轮廓建成现在的式样。 殿内正中供着黄教喇嘛祖师宗喀巴三丈高的铜像。宗喀巴本名罗卜藏-扎克巴,亦叫罗桑扎巴(元至正十七年至明永乐十七年,即公元1357~1419年)青海涅中人(宗喀地区塔尔寺一带)。藏族称涅中为宗喀,故称其为宗喀巴。他8岁出家,17岁时入藏研究喇嘛学说,逐步形成格鲁派,后来成为西藏执政教派,因成员一律穿黄衣,故称"黄教"。他对喇嘛教义的改革有重大贡献。达赖和班禅皆为其最得意弟子。殿内宗喀巴铜像立于清末民初。清末白普仁喇嘛,发愿铸造大佛。佛像铸成后,因财力不支,将像弃于庙西民房中,风吹日晒若干年,辛亥后,由军阀孙传芳等人发起募捐,将该像安于庙内。宗喀巴像光背上有五幅像,皆为其化身。 佛像背面有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艺术品--檀香木罗汉山。山高34米,宽345米,厚03米。层峦叠嶂,洞壑蜿蜓,在山窝洞口或平台后侧,有用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五种金属制做的500罗汉。他们或行或卧或坐,形态不一,各具神采(丢失51尊,现存449尊)。 罗汉山前有一木盆,是乾隆出生后三天,洗身之物,称做鱼龙变化盆。 东西两侧墙上,绘有精美的大型壁画《释伽源流图》,其内容大多是本生故事,记载佛祖释伽牟尼降生、学艺、出家、成佛以及普度众生等生平事迹。 西架上陈列《大藏经》(甘珠尔)108部;东架上陈列《续藏经》207部(丹珠尔)。《大藏经》是汉文佛教经典的总称,也称《一切经》。此外还有乾隆笔写的金字藏文经《大白伞盖仪轨经》和《药师经》。
9戒台和班禅楼
法轮殿西侧戒台楼,东侧班禅楼,均为乾隆四十四年(1779)建。第二年乾隆70大寿,六世班禅(班禅额尔德尼巴勒垫伊喜)来京祝寿,此楼供班禅休息。戒台楼是当年班禅为乾隆受戒和参禅的地方,仿热河广字寺而建。
10东西配殿
法轮殿前有东西两座配殿,西配殿中有威严的九体立像。东配殿俗称鬼神殿。东殿内,门旁有两只大熊(大者曰罴),高四尺,长丈二。一头重900斤,一头重1000斤,均为乾隆十九年(1754)在鄂棱加木猎获的。打猎时用过的火枪、七星宝剑、盔甲、马鞍等物,也陈列于此。正面牺牲坛上有五大金刚--欢喜佛。自北而南:吉祥天母护法金刚,永保法金刚,大威德金刚,地藏王金刚和财宝金刚。这几位金刚塑像,均为兽面人身,狰狞可怖。这就是喇嘛教中的密宗佛像。按教义所说,这些怪像大都是各大菩萨的化身,是为镇压邪恶,铲除异端所变化成的愤怒形体。他们挟持的怪物及裸体妇人,皆为邪恶的象征。
11万福阁和白檀巨佛
万福阁是雍和宫最后一正殿,是整座庙宇中最高的一座殿堂。中间主楼三层,明五暗二十五,共75间。左为延绥阁,右为永康阁,皆二层,有飞廊与主阁相连,三阁浑然一体。万福阁内各层均供奉着若干小佛像,达万尊之多。在汉经中"佛"和"福"字音相近,故殿名万福阁。该组建筑建于乾隆十八年(1753)。据说雍和宫改建工程竣工后,后部显得空旷,遂决定建一组高楼殿堂为屏障,但又苦于没有雕塑巨佛的木料。此事正好成为七世达赖报恩的好机会。 此前,西藏的行政和宗教各自为政。藏王朱尔默特那木木勒野心勃勃,想独揽大权,割据一方,摆脱清政府的控制,遂与达赖发生冲突。清政府派兵平息了叛乱,废黜了藏王,使政教合一,提高了达赖的地位。为此,达赖对乾隆非常感激。达赖用重金从国外买来巨佛木料,用了3年时间运来北京。拆去了法轮殿后的七间观音殿,搭起了席棚,称作"芦殿",在西藏察罕活佛的设计下,由养心殿造办处的技工们精心制做,雕成了迈达拉佛(即弥勒佛)。佛总高26米,地下8米,地上18米,直径8米,站在汉白玉须弥座上,手持哈达,体态雄伟。 万福阁的东侧是永康阁,西侧是延绥阁,都与主楼有飞廊相连。这组建筑于1989年5月12日举行修缮竣工僧众大法会,为大佛祈祷开光。经施工改进后的金身佛像及能合能拢的莲花瓣,按上了轴承和链条传动结构,只要人用双腿蹬踏,阁内巨大的转轮和莲花就能旋转和开合,多年未见的"开莲现佛"的壮景,又展现人前
12其他配殿
照佛楼:万福阁前的东侧为照佛楼,原是乾隆母供佛之处。殿内供释伽铜像(旃檀佛)。左右有阿难和伽叶。佛龛是一件楠木雕刻的艺术精品。佛像上的金佛冠、额上毫光珠、金伞等解放前被盗。 雅木达嘎楼:万福阁的前西侧为雅木达嘎楼,内供大面怪佛。 东西顺山楼:该楼是雍和宫最后一排建筑的侧楼。绥成楼是东西顺山楼的中心建筑,三体为一横排。
交通线路:公交13、62、116、807等可达,也可乘地铁直达。
景点门票价格:25元,学生可凭证半价
景点开放时间:09:00-17:00
景点电话:010-64044499
地理位置及周围景观: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。西面是成贤街,成贤街上有国子监,孔庙等;北面穿过二环路是地坛。
客人提问: |
以下仅供客人提问. ( 如您想预订或咨询旅游行程,请填写我们的 在线预订.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