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个遗产点串起北京中轴线
北京中轴线申遗遗产申报区与缓冲区总面积5143.44公顷,涵盖60%的北京老城。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进入最后阶段,力争后年进入国家预备名单,之后再由国家层面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。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昨天在《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设立30周年》论坛上建议中轴线申遗应加快环境整治。
关于中轴线上遗产点的构成,吕舟介绍了申遗时可能包含的24个遗产点。其中包括:燕墩、永定门,是当代对历史轴线的修复,标志中轴线的起点;天坛、先农坛,二者属于皇家坛庙,突出中轴线与礼制的关系;正阳门箭楼、正阳门,是明清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;毛主席纪念堂,是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中轴线最重要的建设项目,反映中轴线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影响;人民英雄纪念碑、人民大会堂、国家博物馆,20世纪50年代代表国家的建筑,是对中轴线的尊重与强化。
此外,金水桥、华表、狮子是清代反映礼制内容的重要雕刻,突出中轴线。天安门广场、天安门是对原有城市中心、中轴线的延续,天安门的使用反映了新的城市政治中心与古代政治中心的重合;端门是清代中轴线的重要建筑;社稷坛、太庙是清代重要的礼制建筑,突出与中轴线的关系,左祖右社;景山是中轴线上的制高点,体现风水的意义,轴线不是一条通透的视廊,而是由建筑群和由建筑群围合成的线;后门桥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;钟楼、鼓楼是中轴线的结尾。
2012年6月20日
来源:北青网